志在四方

志在四方释义为: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志在四方的出处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志在四方的故事

至圣至明

至圣至明释义为: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至圣至明的出处是: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臣等闻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相沿百世,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置之不理

置之不理释义为: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置之不理的出处是: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至圣先师

至圣先师释义为: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至圣先师的出处是:《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置水之情

置水之情释义为: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置水之情的出处是:《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释义为: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志同道合的出处是:《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志士仁人

志士仁人释义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志士仁人的出处是:《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美行厉

志美行厉释义为: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志美行厉的出处是:《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指天画地

指天画地释义为: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指天画地的出处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后汉书·侯霸传》:“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志坚行苦

志坚行苦释义为: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志坚行苦的出处是: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不忘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