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的首字母为K ,读音为“kǒu zhū bǐ fá”。 释义为: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口诛笔伐的出处是: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该成语的近义词是:大张挞伐
口诛笔伐成语接龙:
- 伐毛洗髓 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 伐功矜能 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第一个字是口的成语:
- 口坠天花 比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
-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第二个字是诛的成语:
- 天诛地灭 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 口诛笔伐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第三个字是笔的成语:
- 意前笔后 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第四个字是伐的成语:
-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口诛笔伐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