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一本心灵读物

  • 10,973 views

追风筝的人可谓是一本好书,一本让大家读完之后会受很多感触的关于人文社科的书。很多人小的时候都玩过风筝,两个人比赛看谁的风筝飞的高也只不过是一件再也不能平常的小事了,然而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个心灵启迪的故事就是由一场风筝比赛引起的,然而它却引起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心灵救赎。

很多人受过身体上的伤痛,身体上的伤痛可以通过药物来减轻或者缓解,然而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受伤,或者做了错事,无法及时得到弥补,那么你的心灵会一直备受煎熬,你会想尽一切补救办法来赎罪,直到心灵的伤痛得到缓解。《追风筝的人》的心灵救赎让我想起了莫泊桑写的一个著名的故事“项链”。是一个因为一开始太过虚荣,而最终需要通过几十年的辛苦劳作来救赎的过程。

卡勒德•胡赛尼 (Khaled Hosseini) (作者), 李继宏 (译者)

本书介绍

而《追风筝的人》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这个国度,这个宗教味道比较浓重的国度,《追风筝的人》不仅似一部政治史诗,也是关于一个儿童时的选择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年生活的非常贴近人性的这么一个故事。《追风筝的人》提到的“风筝比赛”跟我们儿时的不一样,没有那么轻松,“风筝比赛”是阿富汗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是流行于广大阿富汗儿童童年的一种游戏,就类似我们古代的“斗蟋蟀”吧,只不过他们用的是“风筝”,谁的风筝飞得最高,坚持到最后,把其他所有的对手都打败便是胜者,《追风筝的人》主人也将在家族及其他所有人(不只是孩子,包括成年人)眼中获得至高的荣誉。而象征着尊严与成就的“风筝”更是放飞在每一个阿富汗少年的心中,伴随着他们成长。

追风筝的人:一本心灵读物

《追风筝的人》

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用一生来挽回友情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友情和亲情的故事,友情和亲情交错复杂;这是一个关于背叛友情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心灵救赎的经典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阿米尔和哈桑,他们童年时是两个关系亲密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当然也报过一起放风筝,然而故事中的所有恩怨纠葛都来自一场风筝比赛。它成为了一道永远难以弥补的伤痕。

媒体评论

《追风筝的人》偏重个人的情节,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这两个男孩所放的风筝,象征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际,备受考验。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现紧张。《追风筝的人》中充满令人回萦难忘的景象: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男人在市场上出售他的义腿;足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一对通奸的情侣在体育场上活活被石头砸死;一个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
——《纽约时报》

极为动人的作品……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无须图表与诠释就能打动并启发吾人。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故事娓娓道来,轻笔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干羽鹤》,而非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作者描写缓慢沉静的痛苦尤其出色。
——《华直顿邮报》

敏锐,真实,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追风筝的人》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是对阿富汗人与阿富汗文化的悲悯描绘。作者以温暖、令人欣羡的亲密笔触描写阿富汗和人民,一部生动且易读的作品。
——《芝加哥论坛报》

读者评论

也许是作为对阿米尔的惩罚,《追风筝的人》作者并没有让救赎的过程变得简单,他让故事的结尾再起波澜,在给你一个希望后又打破它,是比从来不给你希望更为残忍的事情。就这样,哈桑的儿子命悬一线,阿米尔在医院跪地祷告的情节也把整个小说推向了高潮,“只有那些失去真主的人才能找到真主,真主真的存在,他必须存在。”《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中认为这一句写的很精彩,阿米尔的人格也从此得到了蜕变。外界一直评价《追》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作者用人性化的笔触,细腻的情节,从一个个体的角度出发,勾勒了一幅阿富汗几十年的历史图画,之前也许你和我一样不了解阿富汗,读过本书你也不一定了解,但你会向往,一定会向往那个宗教和种族都十分复杂的古老国度,你会知道有一个和中国同样背负沉痛历史的国家,直到今天。《追风筝的人》故事的结局归于平淡,因为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
购买地址:京东 亚马逊 当当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4年9月27日15:41: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info/20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